南華大學人文學院文學系敦煌學研究中心

汪娟教授論著目錄

 

專書

  1. 汪娟,2008年2月,《唐宋佛教古逸懺儀研究》,台北:文津出版社,386頁。
  2. 汪娟,1998年9月,《敦煌禮懺文研究》,台北: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423頁。
  3. 汪娟,1990年6月,《唐代彌勒信仰研究》,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79頁。

期刊論文

  1. 汪娟,2018年12月,〈敦煌景教文獻對佛教儀文的吸收與轉化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第89本第4分,頁631-661。(AHCI; THCI)。MOST 103-2410-H-130-030、105-2410-H-130-045
  2. 馬小鶴、汪娟,2018年8月,〈吉田豐之摩尼教文獻漢字音寫研究〉,《敦煌學》第34期,頁79-100。
  3. 馬小鶴、汪娟(Ma Xiaohe and Wang Chuan), 2018年7月, “On the Xiapu Ritual Manual Mani the Buddha of Light”, Religions, http://www.mdpi.com/2077-1444/9/7/212/pdf. (AHCI)。
  4. 馬小鶴、汪娟,2017年9月,〈《尊勝咒》唐代異譯補考〉,《絲瓷之路--古代中外關係史研究》6,頁118-150。MOST 105-2410-H-130-045。
  5. 馬小鶴,汪娟,2017年8月,〈不空譯《尊勝咒》綜考〉,《敦煌學》第33輯,頁53-78。MOST 105-2410-H-130-045。
  6. 汪娟,馬小鶴,2016年8月,〈霞浦文書《摩尼光佛》科冊的儀文復原〉,《敦煌學》第32輯,頁1-43。MOST 105-2410-H-130-045
  7. 汪娟,2016年3月,〈敦煌禮懺多重網絡的建構〉,《敦煌寫本?究年報》第十號第一分冊,頁155-168。高田時雄主編,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中國中世寫本研究班。MOST 104-2410-H-130-054
  8. 胡文菊、汪娟,2015年6月,〈以觀音靈籤作為華語閱讀教材及其教學設計〉,《臺灣華語教學研究》總第10期,頁49-72。(THCI Core)。102-2632-H-130-001
  9. 汪娟,2015年4月,〈中土瑞像傳說的特色與發展--以敦煌瑞像作為考察的起點〉,《敦煌吐魯番研究》第15卷,頁343-367。MOST 100-2410-H-130-040
  10. 汪娟,黃青萍,2013年10月,〈唐宋禪宗法嗣名號之整理研究與數位化建檔〉,《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集刊》第2期,頁97-111。NSC 101-2410-H-130-051
  11. 汪娟,2013年6月,〈關於「唱導」的歧義〉,《成大中文學報》第41期,頁47-76。(THCI Core)
  12. 汪娟,黃青萍,2012年9月,〈日本新版《禪學大辭典》「禪宗法系譜」補正——以禪宗法嗣為中心〉,《漢學研究》第30卷第3期,頁331-366。(THCI Core)。NSC 101-2410-H-130-051
  13. 汪娟,黃青萍,2011年4月,〈日本新版《禪學大辭典》「禪宗法系譜」校訂──以禪師名號為中心〉,《禪文化》1, 頁536-553。NSC 97-2410-H130-031-MY2
  14. 汪娟,黃青萍,2011年4月,〈唐宋禪師名號之發展及其用例〉,《禪學研究》9,頁77-95。NSC 97-2410-H-130-031-MY2
  15. 汪娟,2008年7月,〈關於法華七禮文〉,《藏外佛教文獻》第10輯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頁177-192。NSC93-2411-H-130-001
  16. 汪娟,2007年12月,〈佛名經典與佛教禮懺的關係〉,《法鼓佛學學報》第1期,頁45-69。
  17. 汪娟,2007年1月,〈《千佛名經》衍生之登科典故析論〉,《玄奘佛學研究》第6期,頁45-60。NSC94-2411-H-130-002
  18. 汪娟,2006年7月,〈《集南山禮讚》之研究〉,《佛學研究中心學報》第11期,頁143-182。
  19. 汪娟,2005年11月,〈百首觀音靈籤之籤題析論──以艋舺龍山寺為例〉,《中國俗文化研究》第3期,頁1-30。
  20. 汪娟,梁麗玲(合著),2004年9月,〈潘重規先生與佛教研究〉,《敦煌學》第25輯,頁211-226。
  21. 汪娟,2002年3月,〈跋《上生禮》及其相關寫卷二種〉,《敦煌學》第23輯,頁49-54。
  22. 汪娟,1999年7月,〈歷代地藏懺儀析論〉,《佛學研究中心學報》第4期,頁169-207。
  23. 汪娟,1997年3月,〈敦煌寫本《法身禮》初探〉,《中華佛學研究》第1期,頁101-133。
  24. 汪娟,1995年12月,〈敦煌寫本《金剛五禮》研究〉,《敦煌學》第20輯, 頁69-88。
  25. 汪娟,1993年2月,〈從《白洋淀紀事》談孫犁對中共土地改革的真實感受〉,《文化大學中文學報》創刊號,頁347-359。
  26. 汪娟,1992年10月,〈《佛教大藏經史(八一十世紀)》評介〉,《敦煌學》第19輯,頁117-122。
  27. 汪娟,1992年7月,〈唐代彌勒信仰與佛教諸宗派的關係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5期,頁193-231。
  28. 汪娟,1991年7月,〈唐代彌勒信仰與政治關係的一側面──唐朝皇室對彌勒信仰的態度〉,《中華佛學學報》第4期,頁287-296。
  29. 汪娟,1990年9月,〈第二屆敦煌學國際研討會紀要〉,《漢學研究通訊》第9卷第3期,頁160-166。
  30. 汪娟,1989年11月,〈《毗奈耶雜事》中套語的運用〉,《海潮音月刊》第70卷11期,頁5-10。

專書論文

  1. 汪娟,2014年12月,〈佛教瑞像的特徵與形成的思想基礎——從印度、于闐、敦煌到東土瑞像的整體考察〉,《2013敦煌、吐魯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,頁107-129。台南市: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。MOST 100-2014-H-130-040
  2. 汪娟,2013年5月,〈四則懺法緣由的懺悔書寫-—以四聖諦的蘊涵為中心〉,文學與宗教研究叢書3:《沉淪、懺悔與救度:中國文化的懺悔書寫論集》,頁225-252。台北市: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。NSC 94-2411-H-130-002
  3. 汪娟,2011年10月,〈宋代佛教懺儀的發展背景〉,《佛教文獻與文學》,頁309-341,高雄: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。NSC 92-2411-H-130-001
  4. 汪娟,2010年9月,〈佛教禮懺「斷除三障」的修道意涵——以敦煌本《大佛名十六卷略出懺悔》為中心〉,《張廣達先生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》,台北市:新文豐出版公司,頁827-860。NSC 96-2411-H-130-001
  5. 汪娟,2010年1月,〈中國初期禪宗之禮懺研究〉,《東亞漢文學與民俗文化論叢》(一),台北:樂學書局,頁189-213。NSC 96-2411-H-130-001
  6. 汪娟,2008年9月,〈敦煌本《秀禪師七禮》研究—兼論北宗禪與禮懺的關係〉,《佛教文獻?文學》,東京:國際佛教學大學院大學??????實行委員會,頁169~195。NSC 96-2411-H-130-001
  7. 汪娟,2007年11月,〈敦煌寫本《法華七禮文》殘本考釋〉,劉進寶、高田時雄主編《轉型期的敦煌學》,頁495-508。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。NSC 93-2411-H-130-001
  8. 汪娟,2003年9月,〈敦煌寫本《瑜伽佛禮》初探〉,《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--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暨敦煌學百年.歷史文化卷上》,蘭州:甘肅民族出版社,頁343-362。NSC 89-2411-H-130-007
  9.  汪娟,2003年7月,〈佛教懺法對靈驗故事的運用〉,《冉雲華先生八秩華誕壽慶論文集》,台北:法光出版社,頁185-222。NSC 91-2411-H-130-002
  10. 汪娟,2003年3月,〈敦煌寫本《降生禮文》初探〉,《新世紀敦煌學論集》,成都:巴蜀書社, 399-428頁。NSC 89-2411-H-130-007
  11. 汪娟,2000年1月,〈敦煌寫本《觀音禮》初探〉,《慶祝吳其昱先生八秩華誕敦煌學特刊》,台北:文津出版社,頁307-338。
  12. 汪娟,1997年12月,〈敦煌本《大佛略懺》在佛教懺悔文中的地位〉,(『海峽兩岸敦煌文學』研討會論文,四川聯大主辦,1996.9),收入項楚主編:《敦煌文學論集》; 成都: 四川人民出版社,頁388-402。
  13. 汪娟,1997年3月,〈試論知青文學的內涵與定位〉,《1997「邁向管理新紀元」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(下集) (台北:銘傳大學編印),頁791-800。
  14. 汪娟,1996年9月,〈敦煌寫本《十二光禮》研究〉,收入《慶祝潘石禪先生九秩華誕敦煌學特刊》; 台北:文津出版社,頁481-509。
  15. 汪娟,1995年4月,〈敦煌寫本《上生禮》研究〉,《全國敦煌學研討會論文集》(嘉義: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編),頁89-11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