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麗玲教授論著目錄
一、期刊論文
1. 梁麗玲,84年3月,「佛法與群治」,慧炬雜誌,第368、369期,頁24-31。
2. 梁麗玲,民國87年9月,「從「長時間」到「大災難」──談佛經中「劫」字的詞義轉變現象」,香光莊嚴,第55期,30-44頁。
3. 鄭阿財、梁麗玲,民國88年9月,「一九九七~一九九八年台灣地區唐代學術研究概況──敦煌學」,中國唐代學會會刊,第九期,頁69-74。
4. 梁麗玲,民國88年12月,「六朝敦煌佛教寫經的供養功德觀」,敦煌學,第22輯,119-138頁。
5. 梁麗玲,民國89年8月,「從六朝敦煌寫經看佛教徒的供養功德觀」,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,第10集,171-200頁。
6. 梁麗玲,民國90年9月,「新疆與敦煌石窟中《賢愚經》故事畫之比較」,敦煌學,第23輯,87-110頁。
7. 梁麗玲,民國91年3月,「《賢愚經》與石窟藝術」,中華佛學研究,第6期,頁123-162。
8. 汪娟、梁麗玲,民國93年9月,「潘重規先生與佛教研究」,敦煌學,第25
輯(潘重規先生逝世週年紀念專輯),頁2
11-226。
二、 專書及專書論文
1. 梁麗玲,民國87年1月,「《雜寶藏經》及其故事研究」,台北:法鼓文化出版社, 520頁。
2. 梁麗玲,民國90年5月,「《賢愚經》及其相關問題研究」,國立中正大學博士論文, 587頁。
3. 梁麗玲,民國91年10月,「《賢愚經》研究」,台北:法鼓文化出版社, 610頁。
4. 梁麗玲,民國92年3月,「《撰集百緣經.餓鬼品》研究」,冉雲華先生八秩華誕壽慶論文集,頁307-327。
(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91-2411-H-130-006)
5. 梁麗玲,民國93年6月,「薩埵太子本生故事畫所據佛典之判讀」,麥積山石窟藝術文化論文集(上),甘肅:蘭州大學出版社,頁546-567
。
6. 梁麗玲,民國94年7月,「論《撰集百緣經》的授記故事」,
南華大學文學系學報-文學新鑰第三期,南華大學文學系,頁83-110
。(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91-2411-H-130-006)
7. 梁麗玲,民國95年3月,「《出曜經》的動物譬喻」,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,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籌備會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,頁427-456。
(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93-2411-H-130-004)
三、 研討會論文
1. 梁麗玲,民國87年2月
,「《雜寶藏經》的語言特色及價值」,第七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論文;收入《佛教青年論文集》,高雄:元亨寺妙林出版社,頁202-212。
2. 梁麗玲,民國88年9月
,「《賢愚經》與文學及壁畫的關係」,慶祝楊明照先生九十歲華誕中國古典文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,成都:四川大學中文系;載於新中國,第2卷,巴蜀書社,頁346-363。
3. 梁麗玲,民國89年8月
,「《賢愚經》在敦煌的流傳與發展」,第十一屆全國佛學論文聯合發表會,台北:中華佛學研究所;收入中華佛學研究,第5期,頁123-162。
4. 梁麗玲,民國89年12月,「譬喻手法在《賢愚經》中的表現」,第三屆中國語文教育學理與應用學術研討會,桃園: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系;收入於2001年中國文學「學理與應用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—中國語文教育之「學理與應用」,頁149-195。
5. 梁麗玲,民國91年7月,「薩埵太子本生故事畫所據佛典之判讀」,麥積山石窟藝術與絲綢之路佛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,甘肅: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,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。
6. 梁麗玲,民國92年11月,「《法苑珠林.敬法篇》感應緣研究」,第六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,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暨研究所、中國唐代學會。
7. 梁麗玲,民國93年5月,「論《撰集百緣經》的授記故事」,第二屆佛學與文學學術研討會,玄奘大學宗教系、中文系。
8. 梁麗玲,民國95年3月,「《出曜經》的動物譬喻」,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,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籌備會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。
四、 專題計畫
1.《撰集百緣經》研究(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91-2411-H-130-006)
2.《大莊嚴論經》研究(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92-2411-H-130-009)
3.《出曜經》及其故事研究(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93-2411-H-130-004)
五、其他
1. 梁麗玲,87年2月,「取用
不盡的故事寶藏」,人生雜誌,第174期,頁66-68。
2.梁麗玲,93年4月,「大家來聽鬼故事」,人生雜誌,第252期,頁20-23。